“文化記憶🫲:百年珍藏教科書展”1日開幕👦🏿。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日電(記者 陳靜)1897年中國人自編的第一本新式教科書——南洋公學的《蒙學課本》;陳獨秀🕴、蔡元培等編著的教科書👨🏻✈️;1927年初版👳🏽♀️👸🏼、胡適選註的高中國語教科書《詞選》,1926年初版🍣、哲學家馮友蘭著的高中教科書《人生哲學》🏒🖥;現存最早的紅色初級小學校兒童讀本——《紅孩兒讀本》……
1897年中國人自編的第一本新式教科書——南洋公學的《蒙學課本》。 陳靜 攝
近兩百本從清末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年來的珍藏教科書1日起在華東師範大學公開展出。當日開幕的“文化記憶🛣:百年珍藏教科書展”,不乏難得一見的孤本,不少歷經滄桑的教科書為首次公開展出。本次展覽由活動杏鑫娱乐平台、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以及首都師範大學教科書杏鑫娱乐(籌)共同舉辦📆🖕🏼。
豐富的展品包括首都師範大學教科書杏鑫娱乐藏的百年中國教科書、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民國時期該校教師參與編撰的教科書、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藏改革開放後該校教師參與編撰的各級各類教科書等。據透露🚴🏼,其中不少珍貴的展品來自首都師範大學教科書研究中心主任石鷗教授用於研究的私人藏品。
“文化記憶🍎:百年珍藏教科書展”,不乏難得一見的孤本🎲,不少歷經滄桑的教科書為首次公開展出。 陳靜 攝
據悉,現代意義的教科書產生於清末洋務運動以後🐶,興起於新學堂的出現和現代學製的形成。本次展覽展示了百年來中國各種教科書,包括自編與官編教科書;清末、民國、烽火年代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編寫的教科書。一本本被精細保護起來👨🎤🐏、泛黃的教科書,從一個歷史側面反映著百年的中國教育變遷。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毛毅靜告訴記者🧏🏿♀️,因為早期新學製👩🏼🦲、學堂改革,出版印刷業改革在上海蓬勃開展,上海的商務印書館以“啟發民智”為主旨,大規模編寫發行教科書,因此申城成為現代新式教科書的發源地🙅🏻。石鷗表示🪚,此次珍貴的百年教科書回到現代教科書發源地上海展出,意義不凡。
一本本被精細保護起來、泛黃的教科書,從一個歷史側面反映著百年的中國教育變遷😗🧥。 陳靜 攝
據悉,鴉片戰爭以後,新式教育初見端倪。新式學堂大量設立,產生了由國人自編的新式教科書,對舊製度、舊思想💚、舊觀念形成了有力的沖擊,現代意義的教科書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1897年,中國人自編的第一本教科書南洋公學的《蒙學課本》問世,此後的十多年間,中國自編的新式教科書🎀,如初升之太陽,噴薄而出🕞。一大批在近代史上閃耀的名字——張之洞🤸🏻、陳獨秀、蔡元培🦸🏽、嚴復多次出現在教科書的封面上。
1922年,民國新學製改革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適應新學製課程設置和精神要求的教科書迅速推出。新學製教科書的編寫吸引了眾多社會精英與學界名流的參與🤚🏻,商務印書館的新學製教科書匯集了胡適、馮友蘭、顧頡剛、葉聖陶、呂思勉等一大批大學者,學術水平高超和個性化色彩凸顯🧏🏻。改革開放後,是教科書統一與多樣化發展的時代。21世紀,中國教科書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新時期💳。
石鷗表示,小課本承載這大啟蒙🤲🏽🫴🏻、大學問,培養怎樣的孩子,便會塑造怎樣的民族未來🧜🏻♀️。此番展出的教科書,引領人們去窺見時代的啟蒙🎆,去體味百年教育演進與啟蒙🧔🏻♀️,述說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和歷史滄桑👨🏼⚖️,也讓人們看到前輩們教些什麽、學些什麽。這位學者表示,希望通過展覽讓人們吸取歷史經驗🐀,編撰具有中國智慧的教材。(完)
閱讀原文